10月30 日,由党委教师工作部、科研处与青年学者联谊会联合主办“薪火传智·教授面对面”第二场沙龙活动在定淮门校区举行。数智化建设处姜春艳教授进行主题分享,校党委书记丁荣余与来自各院系的30余位教师共同参与,围绕“轻量型智能体应用实践探索”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智能体技术如何为教学科研工作注入新动能。
姜春艳教授从理论研究、应用实践等维度,系统梳理了智能体的发展脉络与落地路径。
从理论到实践:解密智能体核心能力
在理论研究部分,姜春艳教授明确了智能体的基本概念,指出在大模型体系下,智能体具备感知、思考、行动与记忆四大核心能力,能够实现对复杂任务的自主分解并持续优化。她结合权威文献,解析了智能体的发展历程、核心模块与技术架构,强调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突破为智能体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应用实践环节,姜教授首先介绍了现在比较通用的智能体平台及高校智能体平台建设案例,然后重点展示了我校本地化部署的轻量型智能体平台。她特别指出,该平台部署在我校本地服务器,自主可控,从根源上保障了校内数据的安全与隐私,目前,平台已开发出招生助手、财务助手等智能问答机器人实用功能,并达到较高准确率。通过对比外部智能体平台,姜教授现场演示了本校平台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多元场景下的应用潜力与独特优势,让师生对平台建设有了全面认知。
互动踊跃:共绘数智化教研新图景
在互动交流环节,青年学者们围绕具体应用场景与发展方向踊跃提问,姜春艳教授一一予以详尽解答。她表示,数智化建设处将持续关注教师需求,不断优化平台功能与服务,并呼吁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应用实践中,构建轻量型智能体,实现“人人会用”,产出更多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优秀案例,共同助力学校在教育数智化转型浪潮中抢占先机、走在前列。


(文:常小竹;图:王济宇 )